为了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和服务当中。12月1日,生命科学学院志工部联合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志工部在逸夫楼小礼堂开展了以“拥抱青春岁月,接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培训会,市林业局高质量发展大科科长魏华刚、市群团中心周郭昂、中共雨城区委宣传部陈飞鹏以及四川农业大学450名同学参与会议。
培训会上,市林业局发展大科科长魏华刚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乡村振兴课堂——以青春做锄耕耘,为乡村振兴添彩。课堂中,他以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展开讲授,引发同学们对于乡村振兴的思考。他强调,产业振兴是核心,人才振兴是驱动,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本底,组织振兴是纽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同时,魏华刚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角色思考,深入探讨“大学生应该怎样将专业融入乡村振兴”这一问题,并呼吁志愿者以入乡村爱乡亲、用外力助内力、寻支持活资源等理想状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鼓励大学生为实现乡村五美内容目标做出行动策划。他寄语同学们:“青春正出发,豪情正当时。青年们应立足当下,积极发挥自己的所学所思,以青春的热血和真诚投身于乡村振兴。”现场掌声连连,学习氛围浓厚。
经验分享环节,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稻乡实践团的负责人陈骁阳从稻乡的理念、实践经历和实践成果展开分享。稻乡实践团深入探索“三牛精神”同四川湖南两地水稻融合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模式,为粮食安全和基层党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他向同学们介绍,为了解水稻种植模式和情况,实践团实地考察调研,通过水稻种植户、村干部调查问卷和23次面对面访谈,梳理总结了“中国水稻”的先进发展模式,并召开分享会多达28次,形成学习资料10万余字,用行动践行了“三牛精神”。此外,实践团还发挥创新能力,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与遥感影像技术,开发出一套水稻长势监测系统以实现水稻产量预测。陈骁阳的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为大家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指明了方向。
生工202203团支部的周瑞感慨到:“这次培训会,收获颇多。老师的激情讲解和师兄的倾情分享,不仅让我了解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激励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提供了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