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肇始于1932年成立的四川省立农学院“生物实验室”。1956年,四川农学院独立建校,组建植物学、动物学、有机与生物化学教研室;1958-1959年,先后招收第一届植物专业和动物专业本科生;1984年,生物化学课程划归新成立的基础部生物化学教研室;2001年,生物科学专业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03年,在原基础部基础上组建生命科学与理学院;2014年3月,学校调整学科建设战略布局,由原生命科学与理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原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原动物医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组建成立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支撑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ESI排名全球前1‰,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ESI排名全球前1%。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5个二级学科(理学),1个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类别(工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学院开设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794人。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开展中外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首批四川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动物标本馆入选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学院现有国家、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海外归国人员占63.5%,硕/博士生导师53人,辅导员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峨眉计划”、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22人,形成了一支学缘广泛、素质精良、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1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勠力推动农业生物学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四川农业大学最早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单位。1983年,取得中国首个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科研项目;1988年,举办川西地区首次国际学术会议。当前,学院以国际化办学推进计划为指引,创新机制办法,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所保持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办学新模式,开设中澳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培养国际化新人才。
学院注重依托创新训练计划和各类专业技能比赛,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试验、自主管理,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各类科学试验和调查实践,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奖32项、四川省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奖97项、挑战杯省级奖3项、“互联网+”省级奖10项。培养出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近三年,本科生升学率均在42%以上,国内升学学生中的90%以上进入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中科院等“985”“211”及“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
(数据更新至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