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2010届毕业生 容杰
我是生物科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容杰,本科毕业设计获得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被保送北京大学化学基因组学博士研究生。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在《美国化学协会会志》、《美国化学协会-纳米》、《自然》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篇。
一、初识川农大生科
因为我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中,所以我最初的愿望是能够学习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我觉得在网络上与黑客博弈会很酷。而地处雅安的四川农业大学并非我的第一选择,最终与生命科学结缘也多少有些偶然。2006年的秋天,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第一次踏进了川农的校园。丹桂飘香的美丽校园,师兄师姐的热情,与室友和同学的初识也逐渐使我的失意得以平复。当年学院学生会主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激励更使我暗下决心并对自己承若:要努力并坚持做好所选择的。而这个决心与承诺一直以实实在在地行动贯穿于我整个大学时光。紧张的军训过后,从上课、学生工作、志愿者服务、刷图书馆、自习等丰富而忙乱地开始了我的川农生科生涯,我在第一年结束时取得了生科专业年级学业成绩第二名和综合测评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并持续保持了学业上的领先直至毕业。我的一位室友对我的评价是:“成功源于勤奋,在容杰这里一点不假!大学四年,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没有怠慢过,一切井井有条。在学校,他的‘家’有四个地方: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最后才是寝室。有的时候寝室活动咱们还得跟他提前预约。”在同学们的眼里“他特喜欢读书看学术论文,了解科技前沿的知识技术,对科学家的事情如数家珍。他的视野很开阔,思维很活。”
二、志愿服务献爱心
关于参加学院团总支的组织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初衷,我认为刚入学结识的时候发觉这两个部门的部长、副部长都是相当有趣且有能力的人,觉得能和他们共事也一定会很有意思并能在活动中结交更多朋友。此外,“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与志愿者服务过程的幸福体验也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以至最终我也是选择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继续担任副会长,负责学院志愿者招募、管理、活动策划、外联以及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等事宜。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2007年暑期参与组织的名为阳光空巢的暑期志愿者服务项目。该项目与雨城区斗胆社区合作,对区域内空巢老人及其所遭遇的问题进行了走访调研,将调研结果和部分解决方案向相关机构报告。我们还协调了当地医院不定期的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同时,进一步与该社区达成协议,在此正式建立了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志愿者协会定期为该社区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此后,我们将志愿服务内容扩展到留守儿童。该项目得到多家媒体报道,所在的团队最终也得到学校认可,获得当年川农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整个项目从设计到组织执行、机构之间的沟通到最终书面报告的撰写都很锻炼人,要完成项目还需要队员团结协作,最终能为被帮扶的群体提供满足他们身心需要的服务和帮助,也使得整个志愿者团队觉得工作有真正的价值。
三、心里面有个精卫
逐渐意识到生物学实验科学属性的我,为了给未来成功“加码”,2007年开始我便决定进入学院的生物实验室看看,成为我们年级进入实验室的第一人。我认为想在人前面,乐于尝试,勇于执行对于做成事很重要。一开始我便找到了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吴琦老师,表示希望能进实验室参与研究。吴琦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我,说:“刚来的时候,不像其他的同学像个愣头青,他有很强的自主性,很善于自主思考,并主动解决问题。虽然刚开始他做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实验,但是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他凭借着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他总能够获得一些‘额外’收益。在当年学校举行的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中,他的设计创意就特别不错。希望他能把自己的严谨、自主,还有勤奋带向将来,最好是能达到科学领域的顶峰。”
有一次,我在科学杂志上读到我校校友芝加哥大学的龙漫远教授做的关于第一个年轻基因——精卫基因的诞生与基因起源之谜的研究介绍文章。文章描述了一个反转录形成的乙醇脱氢酶DNA片段,插入一个普遍存在的“炎帝”基因的内含子,借用其操纵系统和起始密码,合成一个独特的嵌合蛋白。龙漫远教授以中国山海经中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溺毙,然后变成美丽的小鸟精卫,每日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来类比上述发现中那个经反转录形成的基因死去又复生成新的基因结构,给物种以新的功能的过程。精卫鸟以善良的愿望拯救他人与东海,精卫基因则以新的功能帮助一个物种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这样美妙至极的科研故事让我怦然心动,同时我也参加了更多学校举行的科研报告(如上交大的杨洪全教授在川农关于植物光信号转导、浙大方盛国教授关于熊猫遗传分子进化的精彩报告至今令我印象深刻)。这些使我对生物科学的研究以及对智慧生活的追求真正有了越加浓厚的兴趣,也促使在“上课-科研-志愿者协会工作”三点一线上忙的团团转的我思考,并最终选择对大学生活做减法:在半年后我辞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的职务,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实验室的科研。当时,来自于一篇科研论文的灵感还帮助我成功申请到学校本科生创新实验研究计划科研基金。当时的我刚参加完植物生理学考试就飞奔往行政楼会议室,在二十多位教授面前进行申请项目的答辩,此情此景记忆犹新。而这个本科生科研项目也确实让我真切体验了一把从课题独立设计-基金申请-试验实施-论文写作发表-项目结题全过程的科研瘾,受益颇丰。
四、从川农大到北大
我到大三快结束的时候对科研充满兴趣,且认为有获得保送资格的一定把握,所以联系了北大、武大、上海生科院等单位的研究生推免,最后选择了北大化学基因组专业提供的Offer。我选择北大这一化学与生物的交叉学科,一是希望未来接触的学科和处理问题的思路能更多元;二是在北大有更多、更优质的增长生物和化学领域以外见识的机会,以使自己更好对未来进行决策。川农大也遂人所愿,为我实现这个梦想提供了最后一块垫脚石:外推保送名额。我说是川农大给了我机会带着问题去想去的地方,寻找想要的答案的机会。感谢川农大,感谢生科院的老师们。
五、那些花儿
我觉得如果给自己表现打分,那目前自己也就只能是刚获得及格的成绩,远非成功,仍需努力。但这一路走来,若没有与生命中的贵人结缘也将是寸步难行。导师吴琦老师对试验手把手的指导、论文反反复复地修改、手写的推荐信以及试验后一起下小馆子的情景,班主任林瑶老师、杜小刚老师、陈韵斐师兄、雷蕾师姐的关心和帮助,张金秀老师的有机化学课堂、杨徳彰老师的微积分课堂、遇见的老师和同学等都历历在目。川农四年也因为有了那些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没心没肺、一起经历过“5.12”的生科小伙伴的陪伴与守护,亲人的默默支持才使得自己能更勇敢、更充满热爱的面向未来的生活。在这里也祝福他们更健康、更幸福!最近4年在北大学了、感悟了很多,又有了很多关于生活的新思考。还有一年就将从北大博士毕业的我对于未来已经有了新的规划,新的梦想之旅也将再起次扬帆起航。我期待着未来有更多有意义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六、寄语师弟师妹
最后希望川农的师弟师妹们应多接触、学习、交流,使川农大成为挚爱事业和生活的发源地,请更好奇、更勇敢、更沉着地面对未来的新征途,颠覆桎梏,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蝶变,创造更多更大更有意义的成功和事业的新边界!
老师评语:
容杰善于学习,富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特别强的自主能动性。脸上总挂着的自信而好奇的微笑,和着沉稳而执着的内心,将成就他人生旅途上一个个精彩的梦想。----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