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来自小县城的女孩,从小每天都背着家人的殷切希望迈入学堂。我的父母从小与土地打交道,而他们却从不要求我下农田干活,因为我是我们家唯一的孩子,他们希望我能够用功读书,长大以后不要像他们一样辛苦过活。
为了让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我的父母在耕地之外又找了工作,父亲是个手艺人,常去外包小工,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而母亲会做我们的地方特产,在当地一家特产公司上班。工地是父亲最长待的地方,每每看见父亲在烈日炎炎下工作,汗流浃背还不停工作时,为了赶工刚吃完饭又继续迎着烈日工作时,我看着好心疼,我多么希望一年365天都是春天,那样父亲干活就不会那么炎热难忍。23三年来,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外工作,只为能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给我。
每每想到为自己辛勤付出的父母,既感动又心疼,所以从小我最害怕做的一件事,也是我永远都害怕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我的父母对我失望。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我都认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清晰地记得,当我中考时考到我们市南山中学时,我爸妈发至心底的高兴和自豪,因为我们村上很少有人能够直接考进去。而进入大学,不仅完成了我的梦想,也完成了我父母对我的期望。我深深的明白:父爱母爱是如此的伟大,父母是我永远的后盾,而我是他们最大的期望。
歪打正着入生科
高考结束后,查知自己被生技专业录取,我哭得特别伤心,在被录取之前,几乎没有听过这个专业名称,父母也不了解这个专业。在父母的鼓舞,以及与新同学在网上接触一段时间后,怀揣好奇又忐忑的心情,我抱着读着试试,实在不喜欢就转专业的想法进入川农校园。
所以我刚进校时还带着几分对专业的抵触情绪,但在大一进入实验室之后,有了彻底的转变。
如果大一没有进入实验室,我很可能就转专业了,进入实验室,算得上是我决定以后走科研道路最关键的一步。大一通过生命科学节“生之芽”活动了解实验室并进入实验室,即便是给师兄师姐打杂,我也觉得充满干劲儿,日子过得越发充实有趣。在每周一次的学术例会上,听师兄师姐分享最新研究文献,一开始听得迷迷糊糊,后来时间一久,我更是主动申请加入讲文献的队伍,要讲好一篇文献,需要查阅各种资料,正是这个过程,让我逐渐了解生技专业。
一开始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就与各种优秀的人接触,时常与老师交流,慢慢地就找到了自己该努力的方向。在进入大学前,我从未想过以后会从事生物方面的科研,歪打正着被生科院录取,又懵懵懂懂加入实验室,最后坚定不移地走向科研道路。
风吹雨过暖阳照
大二,我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同时开展一个研究课题——光照对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合成的影响。除了上课、做作业,她基本上都在看文献、请教师兄师姐问题、学习科研软件的使用。此过程不仅我的英语水平和文献阅读能力逐渐提高,与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感情也越来越好,跟导师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我觉得这些都为我以后发文章打下良好基础,我能发表文章,除了自身努力,还离不开师兄师姐及导师给予我的帮助。
到了大三,专业知识越来越难,学分也越来越重,我深知成绩是保研最重要的条件,所以一刻也不敢松懈,平时将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同时,我的研究课题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说起大三那段“兵荒马乱”的时光,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几乎把一天当成两天过,熬夜写论文都是常有的事。
为了发表这篇文章,我前后共用两年时间,投稿被拒数次并经多次修改之后,我的文章终于被编辑接收。当时接二连三被拒稿,自己都觉得这篇文章发出去的几率微乎其微,不免也开始灰心失落,好在最后还是将文章发出去了,人生第一次的曲折投稿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科研苗子茁壮生
被川农录取为研究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情。大三上学期,我就决定留在川农继续读研,已经联系好导师,确定了以后的读研方向,如今我已经开始做研究生毕业预实验了。三年来,我自认为很努力,学习成绩和科研方面都还不错,这些为我大四保研打下了基础。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这是我的座右铭,亦是我在失落挫败之时的指路明灯。即便在实验过程中遭遇许多困难,我也一如既往地投身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