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月7日下午,“第二届植物科普微视频大赛”邀请著名科普作者史军为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在线“课程”,4000余名学生观看。
史军博士老师从内容的选择、创作和发布等方面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完成一篇优秀科普类短视频的创作。“一切的一切都在于开始创作”,史军老师在讲座的开始就强调了“开始创作”的重要性。他表示,任何空谈都如纸上谈兵,终不能成为现实。“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万事开头难,唯有同学们从即刻开始,投入到科普短视频的创作中,才是收获成功的重要法宝。
“不能触及受众的内容不是好内容”。史军博士用自身经历告诉同学们,要讲一个不冷场的故事,要建立与受众的联系。围绕“内容”这一话题,史博士向同学们指明了一下几点:首先,有据即在充实。同学们需要阅读一些经典著作,扩充自身的知识面,做到有良好的植物学知识储备;在查找资料时不能随意选择,而是应该选择可靠的信源,做到有理可依;除此之外,话题的选择还需要有热点可据,这样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达到更好的视频效果。其次,有理即在融合,话题的选择应明辨是非之理、通晓古今之理、横贯中西之理,做到创作出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最后,有情即在升华。科学没有善恶,但人类用科学做的事儿有善恶,因此创作要有好恶之情;以亲情、友情、爱情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使人感同身受;作品也要融入对世间万物的情感。有理有据有情的内容必然是好内容!
分享结束后,讲座进入了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踊跃提问,提出“拍视频应该怎么着立足点呢?”“植物科普书籍有哪些?”“科普视频讲解知识的深度怎么把握?”等问题,史博士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赢得大家纷纷点赞。史老师也欢迎咱们的同学今后加入他的科普工作室。
本次讲座为“植物科普微视频大赛”的预热活动,大赛组委会周莉君老师广泛收集同学意见,特邀深受青年喜爱的知名专家为大家进行科普讲座。在继承首届活动的优势之上,本次活动推陈出新,以b站直播这种广受年轻人好评的方式开展,不少同学直呼受益匪浅,希望多多开展此类活动。本次活动也受到了中国作物学会和特用作物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史军,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科普工作室创始人,中国植物学会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教材核心作者。代表作品有《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中国食物:水果史话》《中国食物:蔬菜史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