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学院在12教109会议室举行“2024级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招生选拔宣讲会。宣讲会吸引了众多新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副院长刘贺贺教授、生物科学专业负责人解萌副教授、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曹晓涵副教授及教学秘书张玲老师出席,全面解读了基地班的培养目标、特色优势及选拔政策。
聚焦学科前沿,共话拔尖培养
在会议的起始阶段,刘贺贺回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历史,强调了国家对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他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并强调了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刘贺贺介绍了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农业生物学领军人才。他鼓励同学们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学术领域不断努力。

随后,解萌从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培养特色、平台优势、学科交叉、资源支持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基地班概况。她指出,基地班依托省级平台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构建“理农结合,量少质高,自主培养,精心雕琢”的培养体系,通过三重导师制(生活、学业、学术导师)实现“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并重点展示了2023级拔尖基地班学生取得的科研成绩。

学业地图:点亮科研成长路径
曹晓涵以“学术地图”为焦点,阐释了拔尖班的创新教育模式。她指出,学生将参与“轮转参访”活动,自行探索校内实验室,与学术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制作科研画像并点亮个人化的地图。每10分钟的访谈累积1点里程,学期结束时至少解锁5个“科研地标”。这种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研究方向,培养科研兴趣,体现了拔尖班的实践教育特点。

政策详解:严选拔、强激励、重发展
张玲围绕招生政策与选拔流程进行细致解读。她提到,基地班实行“只出不进”的动态管理机制,年度考核未达标者将分流至普通班,确保培养质量。选拔方面,2024级新生需满足必修课加权成绩专业前20%或省级以上竞赛获奖条件,通过笔试和面试综合考评,最终择优录取30人。最后特别提醒选拔各环节的时间点,希望有志学子务必把握机会!

据悉,首届拔尖基地班学生100%参与导师课题,近半年来已取得不错的科研成绩——斩获省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3项,充分彰显拔尖班的学术竞争力。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不仅是学术起飞的平台,更是一份“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期待2024级的同学们以爱国情怀为帆,以创新探索为桨,在农业生物学领域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