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历任领导
    • 管理机构
    • 主要职能
  • 师资队伍
    • 队伍概况
    • 系室设置
    • 专家人才
    • 研究生导师
    • 团队·师生风采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学生科创
  • 学科建设
    • 学科简介
    • 学科动态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科研动态
    • 学术报告
  • 党群工作
    • 党务动态
    • 党员知识问答
    • 工会活动
  • 招生就业
    • 就业指导
    • 就业信息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学校就业信息网
  • 团学工作
    • 团委学生会
    • 团情团务
    • 创新创业
    • 日常管理
    • 奖励资助
    • 社会实践
    • 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 规章制度
    • 学生工作
    • 生物科普
  • 学生风采
    •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 升学榜
    • 生命之星
学校主页| English
学校主页|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历任领导
    管理机构
    主要职能
  • 师资队伍
    队伍概况
    系室设置
    专家人才
    研究生导师
    团队·师生风采
  •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生科创
  • 学科建设
    学科简介
    学科动态
  •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学术报告
  • 党群工作
    党务动态
    党员知识问答
    工会活动
  • 招生就业
    就业指导
    就业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学校就业信息网
  • 团学工作
    团委学生会
    团情团务
    创新创业
    日常管理
    奖励资助
    社会实践
    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规章制度
    学生工作
    生物科普
  • 学生风采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升学榜
    生命之星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 升学榜
  • 生命之星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 升学榜
  • 生命之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风采 >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 正文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王杨:能文能武 圆梦浙大

作者: 审稿:smkx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22-04-28 09:56

人物简介:王杨,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2015年参军入伍,2017年考入军校,2018年退役复学,曾担任学校2019级新生军训特聘教官。三年累计必修课加权平均成绩与综测成绩均位于专业第7,曾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省级三等奖,“互联网+”省级铜奖,连续两年获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曾获“优秀共青团员”、“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陈育新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参加省级创新实践计划一项,校级科研兴趣项目两项。现已保送为浙江大学直博生。

搁笔从戎,勇敢逐梦

在自幼便对热血军旅生活充满向往的王杨的成长历程中,初中英语老师对参军入伍的高度肯定与评价,以及他讲述的关于军人的热血故事让王杨深受触动。在王杨看来,能够参军保家卫国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于是在王杨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军人梦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王杨考入川农的一次偶然间看到征兵宣传以后,便迅速地冲破土壤,茁壮成长。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力量。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王杨就勇敢地选择暂时离开,转而跨入军营的大门。初入新兵连时,他发现现实并不是与电视剧一样每天都是热血沸腾的锻炼和执行任务。“刚刚入伍时,我们就只是学叠被子,要一直叠得很方正为止。”王杨在回忆军旅生活时笑着道。对于刚步入部队的新兵来说,叠被子确实令人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历尽千帆,回头来看,王杨也有了许多感叹,叠被子这件小事也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只有做好了每一步,被子才能叠成豆腐块,人生道路亦如此,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在入伍期间,每天异常艰苦的训练也是一大挑战,而意志坚定的王杨并没有因此而松懈自己,在坚持把训练做到最好的同时仍然坚持学习,在部队期间以五百多分的成绩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

任何好的结果,都离不开本人的坚持与忍耐。经过三年的军旅生活,王杨获得了比别人更加坚定的意志和更加真挚的求学态度。面对自己内心的愿望,王杨并未临渊羡鱼,而是选择退而结网。在面对每一个人生方向的十字路口,无论是选择参军入伍,还是选择保研浙大,行动一直都是他解决问题的方式。

行之愈笃,知之愈明

大二时,王杨进入实验室,与其他大一就加入实验室的保研同学相比还是较晚。带着对初入实验室的迷茫和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的王杨,就将自己的周末和空闲时光全部投入到实验室中,用时间和认真的态度去平衡自己在实验能力上的欠缺。在一次做实验的过程中,王杨照着文献做了多次的相同实验,却总也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最后根据实验数据等改进实验方法而达到好的效果。王杨也认识到做实验不能一成不变的照着文献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进,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科研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杨对待每一件事都会努力和坚持。大一有次参加创业比赛,比赛项目遇到瓶颈,而当时又因条件受限,不能一直在孵化园待到很晚,他就换地方到当时一起参加比赛的师兄家中,和师兄师姐一起熬夜准备,改稿子、做PPT等,等做好时,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回忆到这件事时,他发出感叹:为比赛努力的那股拼劲十分难忘,也从和师兄师姐工作的过程中学到很多,在他们的身上看到必须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好的决心和毅力。后来,王杨就一直抱着“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心态积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大小事。

在别的同学打游戏、追剧、看小说等,这些娱乐活动对于王杨来说却少之又少。王杨的室友说:“只有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候能看见他。”而这样的一句话是王杨三年的日夜拼搏才换来的。每天忙碌本身已经很难,每天忙碌得有条不紊自然更难。对于时间的规划,王杨有自己的方法,将每天的计划分成四类,急且重要,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急,不急不重要,每天按照这样的顺序完成。这是真正做到了视时间如生命,充分利用它而不浪费一分一秒。

天道酬勤,不负韶华

在保研的过程当中,困难接着一个又一个。投简历时,需要准备很多资料且过程繁琐,王杨虽然因此而烦恼过,但并未放弃也不曾敷衍,认真整理资料并及时调整心态,努力做好每一步。在参加浙大夏令营的过程中,王杨的竞争对手是来自若干985高校的学生,有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王杨来说,行动永远是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他抓紧时间精心准备面试等一切内容,努力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在英语口语方面比较薄弱,王杨就坚持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背自我介绍的英文稿。所谓的成功,背后却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枯燥无味的重复。“我的座右铭只有一条:天道酬勤。”王杨铿锵有力地说道。

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王杨也仍是那个踏实的逐梦少年,不会因为短暂的胜利而松懈自己。在提到对保研后的计划中,王杨说道:“每天还是坚持三件事情:背单词、体育锻炼还有阅读一篇文献并做好笔记。常去实验室,努力增强实验操作能力,为以后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友情链接:

  • 四川农业大学
  • 教务处
  • 图书馆
  • 就业信息网
  • 教育部
  • 中国植物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
  • 中国遗传学会
  • 中国农学会
  • 中国微生物学会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 联系我们

  • 雅安校区:
  •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 电话:0835 2886136/2885601
  • 邮编:625014
  • 成都校区:
  •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 电话:028-86291268
  • 邮编:611130

学院微信

学院微博

©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