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连续三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位于同年级同专业第1名,2021-2022学年综合学业位点位于同年级同专业第1名,必修课加权平均成绩位于同年级同专业第2。曾任学院学生会办公室负责人、小班团支书、小班学习委员等。获陈育新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等校级以上荣誉奖励20余项。现已保送至中国农业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真核生物里的线粒体与叶绿体可能来自原核生物”,高中生物老师对课本里那些基础的生物知识的有趣延伸,是吸引曹鑫娴打开生物科研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高考志愿填报时,她成功说服父母同意自己在四川农业大学的专业志愿栏填下生命科学学院的三个专业,她也最终如愿被第一志愿的生物工程专业录取。怀着对生物的热忱,她翻开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章。
初来乍到,她在偶然间观看了那一学年的优标答辩,在不同方面各有所长的师兄师姐们成为了她向往的目标。大一的她初生牛犊,在学习、科研、学生工作不断尝试,但是时间总是有限的,逐渐她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这时,她遇到了她学习上的引路人——班助师姐。师姐在学习上给了她很多帮助,也给她的未来规划提供了很多的建议与参考,这样的帮助陪伴了曹鑫娴的整个大学生涯,两人也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成为好朋友。看着师姐最终保研中科院,她也第一次坚定了想要保研的想法。于是即使是自己曾经不擅长的课程,她也能在这个榜样的鼓励下,努力去发现学科独有的魅力,最终取得不错的成绩。
奋于笃行臻于至善
大一上期期末,曹鑫娴加入实验室,而带她的博士生师姐以及实验室的老师们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初入实验室的她并非天赋异禀,反而经常犯错,但师姐的包容与耐心深深地触动着她,当时的她,除了大把的投入时间精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再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式来回馈师姐的好心。大一的暑假,她第一次留校做实验。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成为了她的常态。好在努力终将被看见,大二学年,她有了自己主持的第一个科研兴趣项目。大学前三学年她有四个假期都选择留校实验。“不啻微芒,造炬成宜。”好事也接踵而至,她参与了省级大创项目,发表了第一篇自己署名的SCI论文,投稿了自己第一篇一作的CSCD论文,作为团队负责人参与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曾经那个马马虎虎的科研小白终于一步步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她也终于迈过了她科研之路的第一步。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
在大二的寒假,曹鑫娴偶然接触到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冬季培训班,在那里,她认识许多来自海内外名校的学员,能力学识以及学历背景的差距并没有打击她的自信,反而让她意识到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自己追寻。对神经科学的兴趣让她再次报名了北京脑中心与清北两所高校开展的暑期培训班,这一次她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学科方向与心仪的导师。“保研到北京脑中心”这个想法在她脑海里第一次诞生。“我那个时候其实很忐忑,因为北京脑中心每年招收的学生特别少,我很担心自己的背景支撑不起自己的愿望。”大三一学年,她为了自己的这个目标更加努力的学习,弥补自己的科研短板。在大三暑期,她投递了清北与北生所联合开展的PTN项目以及浙大、中科大、中山等高校开展的多个夏令营,当然也包括自己心仪的北京脑中心,均顺利入营。
七月一轮又一轮的面试悄然结束,但在几个学校的offer中她却陷入了无尽的纠结。“我很喜欢北京脑中心,但是遗憾的是我没能拿到北大学籍,好在如果我接受中农学籍,我依然可以定导在自己当时心仪的导师那里,只是北大-北京脑中心我完成了当时目标的一半。”家人、朋友、老师、师兄师姐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她不同的意见,大部分让她放弃北京脑中心选择浙大、中科大、川大等高校。但是最终她依然割舍不下自己追寻许久的目标,选择接受了中农与北京脑中心的联培offer。“这一次,我和高考填志愿时一样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
坚持自我,独立不惧。“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只怒放的蔷薇。“川农给了她追寻广阔天地最有力的翅膀,带她去到想去的彼方,在未来,曹鑫娴将继续循梦而行,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