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形成研教互促的长效机制,9月27日,生命科学学院在雅安校区举行了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结交流暨2023年申报推进会。学院全体领导、系室主任、科研团队负责人和2023年拟申报自然基金的老师在线上线下参会。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朱长文主持。
副院长刘江做了题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为抓手 系统性推进生物学科发展》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学校、学院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整体情况,分析了1986年至今生命科学学院获得自然基金资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阐释了学院在基金申报、学科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他针对本年度全院所有评审意见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逐一解析,通过对12条共性问题和典型案例的剖析,分享了深刻理解专家评审意见、对照查缺补漏的经验做法,并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有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研特色创新和团队聚力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
他指出,各科研团队要持续聚焦聚力,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难题;深挖农业院校的生物学科特色,以交叉融合创新思维,实现基础研究领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势特色的迭代发展;在发挥传统优势、稳固基本盘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全方位的人才引培策略,充分发挥青年人才优势,使学术发展后劲充足。同时,他建议大家“站位高一点,瞄准‘卡脖子难题’;眼界宽一点,以新思路突破套路性科研;胆子大一点,敢于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各科研团队和个人要“聚焦一个点,以任务为驱动,长期坚持;聚力一条线,步步为营、挂图作战;聚合一个团,积极组织、团队协作”。他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凝练、项目申报、工作执行是学术提升的系统工程,是科教相长的有力抓手,是人才培养的高效途径,是科研管理、学术治理的关键环节;希望大家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标准撰写标书、开展科研工作。最后,他鼓励大家“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努力做到“顺境不狂、逆境不颓、闲境不废”,踔厉奋发,在努力攀登基础研究卓越高峰中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和人生价值。刘江的报告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催人奋进,老师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党委书记丁春邦对在今年暑假期间举办的首届“专业交叉论坛”(2023年基金申报启动会)中的获奖教师颁发了奖金、证书。院长曾宪垠要求全院老师要重视基金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希望全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脚踏实地投身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打上自己的“特色标签”,提升本人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个人和学院的发展。
据悉,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和科教融合工作,近年来相继制订完成了《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院级系列学术活动实施意见》、《科教融合型一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人才引进激励方案》、《学术氛围浓郁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着力浓郁学术氛围,促进科教融合发展,为人才引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近5年,生命科学学院共有15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和总经费额逐步增长,有效促进了科研管理能力和学术治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