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曾宪垠教授领衔的动物生殖性能调控及新型疫苗创制团队在儿童脂肪肝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拓展了人们对儿童脂肪肝疾病发生的认知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据流行病学统计和分析,NAFLD全球患病率约为25%,且患病人群呈现越发年轻化趋势。目前全球约10%的儿童患NAFLD,且调查发现NAFLD已成为导致儿童和青少年慢性肝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但,其诱发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该研究以SD雌鼠为模型,首次发现儿童期伴随期肾上腺机能初现(Adrenarche)发生的肾上腺源雄激素前体分泌增加是抑制儿童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机制。在肾上腺机能初现期,给SD雌鼠注射雄激素
受体(AR)抑制剂氟他胺后,其肝脏重量大幅增加约50%并伴随严重的脂肪肝的发生。研究进一步通过组织学、生物化学、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发现:肾上腺机能初现诱发肾上腺DHEA分泌,DHEA通过外周血液选好转运至肝脏并在肝脏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SD3β1)的催化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雄激素睾酮(Testosterone),睾酮抑制肝脏脂质合成关键调控基因Srebf1表达进而抑制脂质合成和NAFLD的发生。
相关研究成果以《Adrenarche-accompanied rise of adrenal sex steroid precursors prevents NAFLD in Young Female rats by converting into active androgens and inactivating hepatic Srebf1 signaling》为题发表于TOP期刊BMC Genomics。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生李昊卿为论文第一作者,韩兴发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四川省科技厅面上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36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