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本院吴琦教授领衔的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团队在“苦荞直链淀粉合成与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苦荞是一种双子叶伪谷物,其种子中抗性淀粉含量远高于水稻和玉米等单子叶谷物,具有低消化率和低GI特性,在控制血糖和血脂方面具有显著保健功效。抗性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但苦荞中直链淀粉的积累、分布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首次对苦荞各器官及组织中直链淀粉含量进行了全面分析,证实胚乳是其直链淀粉生物合成和积累的主要部位。基于苦荞参考基因组和不同发育阶段胚乳转录组分析,初步揭示了苦荞胚乳淀粉合成的潜在途径,并发现油菜素内酯(BR)可促进苦荞胚乳中直链淀粉的生物合成。此外,还鉴定到一个在胚乳中特异性高表达的转录因子FtNF-YB2,具有正调控苦荞直链淀粉合成的作用。该研究加深了对苦荞直链淀粉的合成、积累和调控机制的见解,为苦荞淀粉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图1直链淀粉在苦荞瘦果中的分布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5275。
上述研究成果以“Understanding the amylose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s in Tartary buckwheat by the endosperm transcriptome”为题,发表于一区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吴琦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王磊与硕士生毛远彬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合作项目(2024YFHZ0202)和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ZKF202404)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