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唐自钟副教授领衔的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团队,在探索内生真菌提升苦荞幼苗抗旱性能的研究上取得进展,为苦荞应对干旱胁迫问题开辟了新路径。
微生物或“微生态”对植物健康、品质及土壤生态位的重塑性极强,同时在植物逆境胁迫下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荞麦作为重要的杂粮类作物,随着全球干旱胁迫日益严峻,已成为苦荞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该研究从四川多地野生金荞麦中成功分离获得两株能够显著提升苦荞抗旱能力的内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J46和Irpex lacteusJ79。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下,接种上述两株内生真菌能够有效促进苦荞根系生长,显著增强苦荞叶片光合效率。这一系列变化进一步促进了苦荞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物质的积累,使苦荞能够更好地应对干旱逆境。该研究综合运用转录组与代谢组学技术,发现J46菌株通过上调苯丙烷途径C4H、CHS、CHI等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增强苦荞抗氧化能力;而J79菌株则通过增强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提升苦荞光合效率,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此项研究首次将金荞麦内生真菌应用于提升苦荞抗旱性,并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不仅为深入理解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更为苦荞微生物菌肥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有望为苦荞产业在干旱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内生真菌提高苦荞抗旱性示意图
该研究成果以“Endophytic Fungi Enhance Drought Tolerance inFagopyrum tataricum: Insights into Flavonoid Biosynthesis and Photosynthetic Pathways”为题,发表于农林科学领域一区TOP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唐自钟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硕士生贾钰婕与谢琪琦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合作项目(2020JDPT0018、2023YFH0043、2024ZDZX0057、2025YFHZ0143)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200105)的大力支持。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377425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