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历任领导
    • 管理机构
    • 主要职能
  • 师资队伍
    • 队伍概况
    • 系室设置
    • 专家人才
    • 研究生导师
    • 团队·师生风采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学生科创
  • 学科建设
    • 学科简介
    • 学科动态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科研动态
    • 学术报告
  • 党群工作
    • 党务动态
    • 党员知识问答
    • 工会活动
  • 招生就业
    • 就业指导
    • 就业信息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学校就业信息网
  • 团学工作
    • 团委学生会
    • 团情团务
    • 创新创业
    • 日常管理
    • 奖励资助
    • 社会实践
    • 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 规章制度
    • 学生工作
    • 生物科普
  • 学生风采
    •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 升学榜
    • 生命之星
学校主页|
学校主页|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历任领导
    管理机构
    主要职能
  • 师资队伍
    队伍概况
    系室设置
    专家人才
    研究生导师
    团队·师生风采
  •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生科创
  • 学科建设
    学科简介
    学科动态
  •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学术报告
  • 党群工作
    党务动态
    党员知识问答
    工会活动
  • 招生就业
    就业指导
    就业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学校就业信息网
  • 团学工作
    团委学生会
    团情团务
    创新创业
    日常管理
    奖励资助
    社会实践
    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规章制度
    学生工作
    生物科普
  • 学生风采
    讲述生科人的故事
    升学榜
    生命之星

学生工作

  • 团委学生会
  • 团情团务
  • 创新创业
  • 日常管理
  • 奖励资助
  • 社会实践
  • 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 规章制度
  • 学生工作
  • 生物科普
学生工作
  • 团委学生会
  • 团情团务
  • 创新创业
  • 日常管理
  • 奖励资助
  • 社会实践
  • 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 规章制度
  • 学生工作
  • 生物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全国一等奖!生科学子在“挑战杯”竞赛中实现新突破

作者:程子彰 审稿:朱长文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25-11-06 09:31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科创报国汇报会暨颁奖活动在南京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院参赛作品斩获主体赛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创下学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首次荣获主体赛全国一等奖。

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赛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共吸引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涵盖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共计10个学科门类。我院共2个项目入围全国决赛,凭借扎实的研究质量与创新价值,获得专家评委的高度关注与一致肯定。其中,自然科学类项目《基于DES-SGNN网络设计的植物多糖靶向富集机制及生物活性研究》斩获主体赛一等奖,《岛屿恒温动物的慢节奏进化:揭示灭绝危机背后的生理密码》荣获三等奖。

大赛历时近一年,在校团委和学院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教授专家倾力支持,参赛师生全力以赴、团结拼搏。国赛备战阶段,先后组织备赛指导会、模拟答辩会10余场,从作品内容、项目呈现、团队素养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全力提升项目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培养理念,持续优化科创育人机制,通过打造“科创活动月”、组织赛事解析、开展经验分享、评选科创团支部等品牌活动,年均吸引1500余名学生踊跃参与,形成“全员创新、全面实践”的浓厚氛围。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产学研赛”协同育人模式,依托重点实验室与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78269

作品简介

基于DES-SGNN网络设计的植物多糖靶向富集机制及生物活性研究(一等奖)

参赛赛道:自然科学类

团队成员:薛启路、汪百雨、路正阳、陈子墺、李育菘、骆雪、牛昱澎、刘欢瑶

指导老师:冯士令、尹华东、程子彰

项目简介:植物多糖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其研究长期受制于提取效率低、作用机制不明确等瓶颈,难以实现针对特定结构与活性片段的精准富集,致使该领域长期依赖“经验筛选”。为推进植物多糖研究向“理性设计”转变,项目以交叉学科方法系统性突破定向提取、机理阐释与功能预测等关键技术,取得三项核心突破:构建首个涵盖多种作物的多糖数据库,首创SGNN模型,实现深度共熔溶剂(DES)的靶向设计与快速精准筛选,建立全品类DES筛选体系;建立多模态智能筛选策略,首次揭示植物多糖通过动态构象与生物靶标之间的多级协同作用机制,破解靶向筛选过程的“黑箱”难题;构建动态构象演化数据库,将高级结构信息转化为功能预测指标,建立首个从动态构象到生理功能的跨度分析模型。相关研究项目成果发表多篇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不仅大幅提升技术效率,更推动糖科学研究实现从“经验筛选”到“理性设计”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岛屿恒温动物的慢节奏进化:揭示灭绝危机背后的生理密码(三等奖)

参赛赛道:自然科学类

团队成员:张一舟、陈悠阳、何晴、李金禧、雷舒涵、周俊霜、卫玺瑶、刘勇豪

指导老师:熊鹰、程子彰、侯维

项目简介:项目突破传统形态学研究框架,创新性地从“代谢策略”入手,首次系统证实岛屿哺乳类与鸟类独立进化出“慢生活策略”,解析了代谢减速的生态驱动机制,为理解岛屿物种的生存与灭绝提供了全新视角。理论创新:揭示岛屿恒温动物代谢趋同演化规律,破解“全球100个最重要的生态学问题”之一,系统阐明“慢生活策略”的进化路径与驱动机制。方法突破:整合多维度生理生态数据,运用贝叶斯系统发育混合模型等方法,揭示代谢率与生活史特征的演化关联,实现从生理维度量化物种灭绝风险。保护应用:创新灭绝风险评估范式,将代谢率与IUCN红色名录数据关联,提出“代谢特征-灭绝脆弱性”量化指标,为制定物种保护优先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并获《Scientific American》专题报道,具有重要的学术与保护实践价值。

友情链接:

  • 四川农业大学
  • 教务处
  • 图书馆
  • 就业信息网
  • 教育部
  • 中国植物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
  • 中国遗传学会
  • 中国农学会
  • 中国微生物学会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 联系我们

  • 雅安校区:
  •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 电话:0835 2886136/2885601
  • 邮编:625014
  • 成都校区:
  •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 电话:028-86291268
  • 邮编:611130

学院微信

学院微博

©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