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学院云木纪工作室、“农境智联”科普团队受邀参与民盟雅安市委会“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于雅安市雨城区周公山镇小学校举办“探寻神秘雅鱼”主题科普活动,通过“观察-实践-创作”教学模式,以雅鱼为切入点,系统讲解雅安本土鱼类生态保护相关知识,深化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
在科普主讲活动中,主讲人王璐琛以雅鱼为样本,结合多媒体课件与动画演示,解析鱼类结构与功能适应性关系。通过对比雅鱼与其他鱼类的外观、鳃盖、鳞片等形态、结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并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联性,既传授科学知识,又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实践环节设置鱼骨模型创作项目。在志愿者指导下,学生利用黏土复刻雅鱼骨骼结构,通过触觉感知与立体建模,直观理解鱼体形态对环境适应的演化机制。“原来雅鱼的结构藏着生存密码!”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发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现场互动活跃,模型制作成果集中展示,印证科学原理的具象转化。
本次活动紧扣“双减”政策下科学教育创新方向,以本土物种为载体,将知识传授与手工实践深度融合。通过“解剖式观察-建模实践-生态反思”教学链,推动学生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为乡村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可复制的科普范式。

志愿者杨欣粘土教学过程(图 韩博旭)

主讲人王璐琛授课过程(图 韩博旭)

活动合影(图 韩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