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农业大学云木纪工作室、浙江大学学生草木学社、浙江农林大学植物研究协会、武汉理工大学植物爱好者协会联合推出的植物科普期刊《花凝风》春季刊(第三期)完成首批印制,并在中国大学植物网联盟(萃葩联盟)第六届大学生夏令营中惊艳亮相,赢得参营师生一致赞誉。

图为《花凝风》在萃葩夏令营展示会上亮相。李杰 供图
本期期刊以"春天"为主题,通过专业视角与人文情怀的融合,带领读者领略植物世界的盎然春意。期刊不仅系统介绍了寄生花、山茶、马尾松等特色植物,更创新开设"春时花信"读者互动专栏,构建起编者与读者间的温情对话空间,生动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日画卷。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园艺保育中心主任刘艳玲研究员倾情撰写卷首语《攀霄擢秀》。文中,刘老师以自身科研经历勉励青年学子,充分肯定《花凝风》在植物科普领域的创新价值,寄语期刊和广大青年如春藤般沿着思想的崖壁不断攀援,在求知路上不断攀登新高度。

图为期刊卷首语部分的作者简介。胡安子言 供图
期刊内容设置独具匠心,分为植物科研、植物科普、互动项目三大板块。《气候变暖对经济林木休眠解除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多篇相关文献的综述,揭示了在气候变暖大环境下对果树休眠变化的应对方法和未来展望;《寄生花——雨林中的潮汐》、《马尾松——春节里的独特记忆与自然宝藏》等科普佳作则介绍了多种春日植物的生理习性、内外构造、文化用途等,将植物学知识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为读者奉上一场跨学科的春日植物盛宴。
互动板块创新设立的"春时花信"专栏,通过征集读者与春天植物的温暖故事,搭建起编读互动的新桥梁。在其中,有的同学分享了她与学校教学楼前晚樱的邂逅,有的同学满怀热情地介绍了他的第一次种花经历,还有同学对摄影造诣颇深,提供了众多精美的植物照片。来自各处的分享交汇在一起,牵动着人心,也牵动着春的怀念与生的希望。本期还特别收录了来自全国高校学子的优质投稿,包括版块开篇图及科普美文《温柔的信使:小苍兰的春日物语》,展现了青年群体对植物科普的热忱。

图为《花凝风》期刊第三期竹片纸与铜版纸两版封面。胡安子言 供图
据了解,《花凝风》期刊的诞生源于2023年萃葩夏令营中四校学子的创意火花。在灵感得以肯定、计划讨论完备之后,四校团队经过半年精心筹备,于2024年3月成功推出创刊号,7月发行第二期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庆纪念刊。团队先后邀请到国际知名植物生理学家、浙江农林大学Heikki HÄNNINEN教授(2022年入选全球前1.5%顶尖科学家)撰写卷首语《Listen to the trees》,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江教授执笔卷首语《生命沐歌》,为期刊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基于前两期的经验积累,编辑部通过线上征稿、高校联动等方式,累计收到来自全国的投稿百余篇,最终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在萃葩夏令营期间推出备受期待的第三期。主编胡安子言表示,团队将始终坚守科普初心,持续优化内容质量与呈现形式,未来还将持续优化"科研+科普+互动"的三维内容体系,着力打造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植物科普品牌,让更多年轻人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通讯员 胡安子言)
转载自:(中青校园)学生科普读物《花凝风》第三期亮相萃葩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