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指导方针,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全面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受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卓越课程之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的特邀,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静和朱广香两位老师走进该校,为初一和初三年级的同学们带去了两场妙趣生生的科普讲座。
12月11日下午,刘静老师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们带去了一场“关于五谷与人类文明起源”的讲座。讲座上,刘老师以餐桌植物“五谷”为主题,从“五谷”分别是哪五种作物、如何分辨、它们是如何被选择和驯化的、再到作物的栽培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并融入《诗经》、《论语》及唐诗等文学作品和植物文化,生动的讲解了这些农作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五谷之中的稻、黍、稷、菽早在8000~10000年前就被我们的先民所驯化和栽培,小麦约1万年前在西亚的新月沃地起源后,也至少在4000年前传入中国,五谷作物的栽培为我们的祖先提供生存繁衍的基本保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更是推动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是农业古国,现在依然是农业大国,“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业既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高校教师走进中学校园,开展科普讲座,为孩子们点燃智慧农业,科技兴农的小火苗。同学们在讲座中认真笔记、积极讨论,踊跃分享了关于农业生产与文明进程的观点,并纷纷感叹,原来“普普通通”的粮食作物竟然与华夏农耕文化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紧密相连,认识了农业在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更个性化的教育路径。12月13日下午,朱广香老师为初三年级的学生们,带去了一场题为“神秘而美丽的冷血动物—蛇类”的科普讲座。讲座中,朱老师从古代蛇类传说,讲到蛇图腾文化,再到古文、诗词中的蛇文化,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与动物的协同发展;从蛇类在动物界的地位、形态、种类、繁殖方式、栖息地,到蛇类的摄食和蜕皮,再到蛇类独特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运动方式等方面,朱老师生动风趣地向同学们介绍这类让人们既好奇又畏惧的动物,给学生们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直观地感受了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从蛇类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到我国蛇类的生存现状,结合自己在实际科研中的经验和感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讲座最后,朱老师又讲述了古老的伏義女娲传说,从伏義女娲的蛇身,到龙(蛇的图腾化产物)的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亲情和追求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龙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把华夏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海内外不断传唱的“龙的传说”——我们是龙的传人!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讲座中同学积极互动,结束后提出很多生动有趣的问题,积极交流,表现出对科学探究的极大兴趣。
这两次讲座开启了同学们趣味盎然的科技探索之旅,是成功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亲切的交流,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科学的魅力,也更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自己。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给孩子们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为科技强国夯实基础,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即将筹建一支专门的科普团队,涵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打破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壁垒,走进中小学,给孩子们讲文化传承、讲科学家故事、讲科技创新,让同学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满足孩子们个性化的需求,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