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耕读文化磅礴力量,厚植学子学农爱农情怀,4月14日,学院云木纪团队“丹青绘美,艺启童行”分队携手雅安雨城区图书馆共同开展“绘见农耕:品画·读诗·科普”主题活动。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志愿者苏宣文向小朋友们展示中国古代耕种名作图,精美写实、丰富多彩的画作不仅见证了中国农耕文化蕴含的智慧,也记录了先民的勤劳。
“耕作图中展现的古代耕作农具有什么用处呢?”在讲解过程中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课题互动。“‘持穗’是对稻穗进行初步脱粒”志愿者们认真回答了小朋友们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画作中各种农具的发展历史,同时引导小朋友们关注画中所展现的中国耕读文化内核。在讲述古代农耕绘画之美时,志愿者们也不忘普及农耕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在讲到古人使用竹篮浸种时,小朋友们开始讨论浸种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给种子喝饱水,唤醒沉睡的种子”。在赞扬小朋友们后,小苏老师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浸泡促进种子的种皮膨胀软化,水中的氧气随着水分进入细胞,从而使种子获得水分、能量和营养物质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细胞分裂生长,种子发芽。”
课堂的最后,云木纪团队设计了杂粮贴画的活动环节,在发放材料前,小苏老师帮助同学们一一区别了所用杂粮种类为赤小豆,绿豆,黄豆和三色糙米。同学们也利用手上的材料制作出了自己心目中关于农耕文化的杂粮贴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的青少年已经鲜有机会培植三农情感,体会不到稼穑的艰辛,难以感受耕读文明的可贵,此次活动通过展示中国历代农耕绘画中的科学共生的农业生产智慧和与自然共生的田园乡村图景,引导小朋友们了解中国乡村,走进农耕生活,厚植乡土情怀。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和家长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多开展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体验劳动之行、农耕之美。
(本次活动海报)大系简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由浙江大学、省文物局编纂出版,是习近平总书记10年前在浙江工作时亲自批准并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的国家级文化精品工程。盛世修典,国宝重光;赓续文脉,再铸辉煌。为响应国家宣扬中国历代绘画之美、扩大中国历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云木纪举办了本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系列活动。